优秀习惯

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期望,不要用指责的语气批评

为人父母,最好的角色就是镜子,让孩子借助你的反馈去看自己的行为。比如孩子跟你说:“妈妈,你必须现在带我去商场。”听到孩子这么霸道的话,当妈的肯定不舒服,但如果你告诉他很忙,他多半听不进去。反而,你越说,他越要坚持去。这时候,你可以说:“你这样跟妈妈讲话,我很不舒服,我希望你能换一种方式。”看起来,这是极其普通的一句话,但孩子不反感,因为没有指责,而且你还明确告诉了对方要怎么做。其实,这样的表达也是

劳逸结合,达成高效学习和高效游戏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作业,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第一,一次只做一件事。家长教孩子做作业前先规划时间,根据作业量规划出每一科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照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专注的做一件事。第二,学会检查。每项作业做完后都要检查,尽可能做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这样就能减少因改错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这还能保证孩子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增加孩子更多自信。第三,学会劳逸结合,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实在投入不进去,不妨先放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资本。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行为习惯好似指南针,指引着每个人的行动。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刻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时刻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长时间地坚持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

冥想对儿童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儿童学习冥想对身心发展有着许多的好处。如今的儿童压力和焦虑水平较过去有所提高。所以一些地区的儿童也开始参与到了冥想练习中。据统计,在美国有1.6%的儿童正在练习冥想。一些研究表明,练习冥想的孩子能发展出更加积极的品质。比如自我控制力,学习专注力,对他人的尊重与同理心。而且,冥想能帮助孩子应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况,比如压力、挫折、多动症等。冥想对儿童现阶段的成长以及未

家庭教育之智慧:第一原则——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家庭教育之智慧:第一原则——陪伴在先,教育在后这八个字凝聚了家庭教育的智慧与温情,它们如同明灯,照亮父母与孩子共度的时光。如今,忙碌成了许多父母的标签,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似乎很难腾出与孩子独处的宝贵时光。然而,陪伴,恰恰是最深沉、最纯粹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精髓,正是在与孩子共同度过的时光中,潜移默化地将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他们。许多父亲,像我一样,在难得的与孩子相处的时光里,容易陷入“教导模式”,

家庭教育之智慧:底线之坚守与自由之放飞

家庭教育之智慧:底线之坚守与自由之放飞在家庭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有一原则如北斗之星,指引我们前行——那便是“咬住底线,放大空间”。此原则犹如琴瑟之和鸣,既强调规矩之重要,又彰显自由之价值,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既有约束,又有飞翔的翅膀。底线,是家庭教育之基石,是孩子行为的指南针。那么,何为底线?它便是那些孩子必须恪守的规则与纪律,如同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恒定不变。放学了,必须按时回家,这是底线的呼唤,是

家庭教育之智慧:少用权力,多用规则,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

家庭教育之智慧:少用权力,多用规则,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面对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嘛,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如果家长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孩子呢,你想想看,他/她却成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者,而经常失败的话,那孩子会怎么样?孩子要么会变得叛逆,要么容易变得盲从。所以,咱们做父母的,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咱们。那怎么才能“赢

家庭教育之智慧:设计策略,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之智慧:设计策略,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设计的策略旨在通过细微而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策略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还要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使习惯的培养变得自然而不刻意。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策略,我提供以下几点建议:渐进性培养:在培养任何习惯时,渐进性都是关键。例如,在培养阅读习惯时,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短篇故事开始,逐渐过渡到更长的章节书籍。这样的渐进过程可以避免孩子

家庭教育之智慧:循序渐进,搭建成长的阶梯

家庭教育之智慧:循序渐进,搭建成长的阶梯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培养良好习惯至关重要,但这一过程需循序渐进,不容急躁。想象一下,当一两岁的孩子初次尝试用餐,他们自然而然地会用手抓取食物,尽管这会导致餐桌和衣物一片狼藉。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会逐渐熟练地使用筷子和勺子。这个过程无需催促,到了适当的年龄,他们自然能够掌握。因此,当孩子们刚开始做得不尽人意时,我们不应指责,更不应怒火中烧,甚至替代他们完

家庭教育之智慧:鼓励与反思,培养孩子成长的正确姿势

家庭教育之智慧:鼓励与反思,培养孩子成长的正确姿势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陷入过度批评而缺乏表扬的误区。看到孩子的不足,我们总是急于指出,希望他们能够改进。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往往忽视了孩子行为中的积极面。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中,积极的部分通常占据了85%,而负面行为大约只有15%。当我们觉得孩子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时,问题可能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们看待他们的视角。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