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很多家长会说,孩子考上大学,选择他喜欢的专业,将来能做他喜欢的事情,这些就够了吗?很显然不是。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能成就自己,拥有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孩子毕竟是孩子,大脑各方面的发育、自控力等都不及成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一步步的学习和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你这个做的慢了,那个怎么理解不了呢,孩子毕竟是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我们节奏慢下来,克制自己,克制自己随时能撸起袖子的本能,收回伸出去的手,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慢”一点,出的错误多一点,也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去体验,也要让他在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去总结问题,分析问题,不断的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这个过程对于的孩子定是受益终生。


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回来讲题,把数学课本上指定的题目,讲一下解题思路,老师在学校里讲解过,但是孩子刚开始接触,课堂上可能也是听得云里雾里,回家更是老虎吃天 一不知从何处下手。

按照老师指定的典型题目,给孩子示范讲解,题目给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我们用加法还是减法呢,为什么用加法或者是减法呢?列出算式,答案是什么?示范后,让孩子按照这个思路框架来讲解其他的题目,练习几次,同类型的题目他就能很清晰、快速、有条理的讲解出来了,很快也了解了这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希望孩子学习好,就要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相信自己可以,自己能学,自己善于学习,而不是没完没了的训斥。

很多家长,喜欢正话反说,殊不知这样孩子的挫败感会越来越强,对学习也越来越没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成长;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和孩子起打败困难, 而不是和困难一起打败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我和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那样的优秀,却教不出优秀的孩子呢?殊不知,问题就是出在“付出那么多”上,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的参与,如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甚至吃饭睡觉这样的也过度的包办,父母领导孩子,做孩子的监工,家长表现的比孩子都着急,成天盯着孩子,督促孩子后的结果是凡事父母不催,不骂,不吼的事就不去做,事情的紧急重要性,看父母爆发的程度;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有足够的自驱力,自我管理能力,那父母就可以轻松许多,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呢?

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父母首先应该有个积极的形象。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压力,孩子的压力来源于父母发脾气,父母为什么发脾气呢?可能因为钱,可能因为工作不顺,可能因为邻里关系不和,也可能因为孩子作业没写好而发脾气,所以父母的焦虑特别容易传染给孩子;拖拖拉拉、消极悲观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向上有自驱力的孩子。

父母应该要严格自律,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只有父母这榜样做好了,孩子才能有样学样,做个有自驱力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父母要学会放手。

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动手能力差就包办孩子的一切。当你决定放手让孩子真的自己做主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你最懂你自己,你是自己的专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父母不学会放手,孩子的动手能力、自主性就不可能有提高。只有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做回自己,让孩子能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失败的后果或者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的后果才能更刻骨铭心,更能记住经验教训,为后来的成功做好准备。只有这样的喜悦才能真正甜在孩子的心里,培养出孩子的自驱力。

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拥有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几乎可以面对任何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尊重孩子,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个体,因为他的生命尚未成熟,需要给他些许有效的帮助,让他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预期目标带来的喜悦,帮助他建立起对于自身的强大自信。建立起这一强大的心理自信、 可回避问题和困难的态度,拥有这些孩子将终生受益。全身心的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本能,不断进步的渴望,减轻自己的焦虑,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我们要做的事帮助孩子掌握自控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愿意自己成长,成为自己的主人。


原文:

http://www.qdedu.net/sjz/5304/92319/index.shtml#.

点赞(17)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